首页
返回
埂上抛

埂上抛产品特点

埂上抛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登记的漂浮大粒剂。是稻 田除草 施药方式 的革命性产品。

  

我国“十二五”农药产业政策将大粒剂列为农药新剂型的开发方向之一。

埂上抛是由有效成分、水面扩展剂、崩解剂、高分子分散剂、润湿剂、吸附剂、比重小于水的核芯材料组成的块状固态制剂。
外观直径为5mm、长度为8-10mm、形状不规则的大颗粒。

埂上抛的施药方式:沿田埂将装有药粒的水溶袋直接抛施水面,水溶袋约2-3分钟溶解,药粒随即游离出来,呈放射状迅速崩解,随机向各个方向漂浮、扩展,并由大到小持续崩解,运动中的颗粒相互排斥,并带动活性成分快速、均匀地分散到整个水面,在水面形成一层药膜,继而使整个水层变成药剂的悬浮液,从而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埂上抛的神秘和威力
(一)“埂上抛”使用的是特殊载体,特点是:
1、比重小于水,可以象“船”一样在水面漂浮;
2、粒径40-120微米,能使药剂得到充分、均匀分散;
3、它既具有憎水性(不亲水),又能润湿。稻田落水(干田)之后,分散落入泥土表层。

(二)水面扩展剂:制剂载体解决了水面漂浮,使它像船一样承载活性成分和助剂。但如何使大粒剂运动起来,在水面上向四周扩散游动呢?
水面扩展剂的作用犹如给船加上双桨和动力,颗粒在崩解中可以在水面上扩展5-6米,即使在5级风力的情况下,颗粒仍可逆风游动。

(三)“埂上抛”中的崩解剂可使大粒剂由外向内层层崩解、剥离,同时颗粒又可呈块状解体,大粒剂崩解为小颗粒,小颗粒又继续崩解为更小的颗粒,直至均匀分散。



(四)“埂上抛”制剂中使用了针对丙草胺和吡嘧磺隆两种成分的高分子分散剂,既具有亲油性,又具有亲水性,能使油性的丙草胺及极高活性的吡嘧得以充分、均匀的分散。

(五)“埂上抛”的主要成分之一——丙草胺是油状物,制备大粒剂采用了比表面积较大的吸附剂(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密致的微孔),它与载体十分契合,丙草胺被吸附后制成颗粒,在抛入水面后又不断地被释放出来,埂上抛在水中的的缓释性是卓越防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埂上抛”制剂中应用了电荷原理,颗粒在水面漂浮、扩展、崩解时,大小颗粒相互排斥,各自向没有分散到药剂的水面运动,约10-15分钟,药剂即可分散到整个水面。
综上所述,“埂上抛”不仅比相同组分的制剂表现出更优异的药效,而且它与其他剂型相比,是最适合移栽稻田施药的剂型。

 

产品优势

省工省时,解放稻田劳力
《十三五规划》指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农业经营规模的改变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现在的耕地面积是18亿亩,拥有2亿农户,未来五年,农业生产规模拟扩大到人均100亩左右,只需要1800万农民,至少有一亿农民需要转移到城镇。
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势必造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的严重缺乏。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数据,中国平均亩投入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价值正在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事劳作中,省工省时、 方便易行已逐渐成为农民选择植保措施的首要要素。

稻田劳作是农事劳作中最为繁重的。
我们以黑龙江稻田除草为例 ,一个农户15垧(公顷)地,225亩,若采用毒土法下田施药,至少需要5天,按一天用工200元计算,需要用工费1000元,若使用埂上抛,一个妇女劳动力,一天就可轻松抛撒完,可节省800元左右。

从2000年-2010年,中国农民的收入从1578增加到5919元。

农民对农田的投入意识产生巨大变化
农民种植收益的提升大大提升了对省工省时、减轻劳作、节省成本的植保措施的积极性,开始接受高价值的农药,尤其对先进的农药剂型和栽培方式热情极高。

埂上抛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劳动力价值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一面世,就承担了解放农村劳动力的使命!
埂上抛的诞生顺应了农业大变革的时代!
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

埂上抛最大的闪亮点在于:

省工、省时、省力,解放稻田劳力。     

让繁重的稻田劳作变得轻松、简单。

稻 田 除 草,一抛了之,从此不再下田。

轻 松 抛 撒、快乐施药,享受快捷劳作。

“埂上抛”的优势还表现在有效的解决了插秧与适时施药(7-10天)的矛盾。对种田大户、农场、尤其是黑龙江垦区来说,这一矛盾十分突出,使用“埂上抛”,插秧、施药、农时无忧。

 

与传统土壤封闭除草可湿粉剂相比的优势:

剂型

不同点

可湿粉剂

漂浮大粒剂

施药方法

须拌土、拌肥,下田撒施

水溶袋沿田埂直接抛施。

扩散方式

条状或抛物线状撒施,施药不均

药剂自动、快速、均匀扩散全田。

使用量

药量不易准确计量

精准施药,保证药效。

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施药无须下田,省时、省工、省力

对环境影响

施药时易产生粉尘,飘移,对施药者和周边作物不利

无粉尘、无飘移,对施药者和周围作物安全。

安全性差异

 

易产生药害,安全性差

剂型先进,具有缓释性,安全性高。

作用方式

毒土法施药不能满足大户和农场(尤其东北地区)在插秧期和施药期的矛盾

有效解决插秧期和施药期的矛盾,保证适时施药的药效。

 

与泡腾片剂相比的优势
泡腾片剂与漂浮大粒剂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水中崩解扩散的特点。
泡腾片剂的作用机理是:剂型中含有酸、碱两种起化学反应的助剂,当泡腾片放入水中后,酸和碱遇水立即产生化学反应,由此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逐渐崩解和融化。

 

漂浮大粒剂与泡腾片剂相比的优势

剂型

不同点

漂浮大粒剂

泡腾片剂

扩散方式不同

颗粒漂浮水面,在水面上呈放射状运动扩展,扩散直观。

抛入水面后立即沉入水底,药片原地崩解,扩散,速度缓慢。

施药方法不同

随机整袋抛撒,施药方便

须一片一片抛,抛掷远近及抛掷面积受限。

包装及储存条件要求不同

大粒剂便于包装储存。

易胀包,不宜长期储存,适宜真空包装。

对水稻的安全性有差异

漂浮大粒剂较泡腾片剂安全性高

施药时田水要求清澈,片剂接触泥土层,崩解容易受到影响,易发生药害。

 

 

产品开发背景

漂浮大粒剂起源于日本,是日本稻田除草施药的主打剂型,二元、三元、四元有效组分复配的大粒剂多达五十余种。

组合化学是日本最早开发漂浮大粒剂的公司

 

日本大粒剂抛撒方式:1、颗粒直接撒施

2、 用长把勺撒施

3、水溶袋抛施(25克一包)

4、背负式小型机械喷施

 

1、1996年,我国农业部药检所曾与日本植物调节研究所合作,拟将移栽稻田漂浮大粒剂引入中国,但由于当时国内历史条件及技术条件不成熟,剂型引进未能成功,被搁置近二十年。

 

主要原因是:
1)九十年代中期,杜邦发明的磺酰脲超高效除草剂正进入推广应用的快速发展期,可湿粉剂价格便宜,大粒剂在价格上也难以被当时的国情所接受。

2)在农村承包责任制的鼎盛时期,农村劳动力大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家一户几亩、十几亩田,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时机也不成熟。

3)移栽水稻人工插秧是普遍的耕作形式,药土、药肥法除草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已养成固有的用药习惯。

4)漂浮大粒剂在制备工艺上难度高,工艺复杂,我国当时的农药企业、农药科研院所尚不具备这一技术实力。

 

2、近年来,我国农村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1) 农村土地正迅速地向种田大户、专业户、新型农村合作社集中,各种形式的植保服务公司也应运而生,迫切要求省时省力的农药新剂型来解放大田劳动力,水稻用药尤其如此。

2)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及农村城镇化发展。农田耕作劳动力严重缺乏,在南方地区,水田施药雇佣一个劳动力需要支付一天200元以上的成本。

3)移栽水稻人工插秧正在迅速地被机器插秧取代,由此催生更适合机器插秧的除草剂新剂型,而漂浮大粒剂是最适合的。

4)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富裕程度开始接受价格虽略高,但极其省时省力的农药新剂型。

 

高正农化“埂上抛”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4、选择丙草胺+吡嘧作为第一个漂浮大粒剂登记的原因:

安全性高,南北方都适用,尤其适合北方寒温带。
原药成本低,便于剂型推广。
这两个有效成分在我国南北方已有多年封闭除草的应用。
与先正达瑞菲特(丙草胺乳油)同步,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与市场相同组分的泡腾片剂相比,有更突出的优势。

 

 药效评价

1、2012年广西农科院对埂上抛试验药效评价(40天)

药剂

稗草(%)

异型莎草(%)

草龙(%)

 

日照飘拂草(%)

尖瓣花(%)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6.4

95.3

96.9

97.3

95.0

94.1

95.1

94.2

100

100

10%吡嘧磺隆WP

44.9

53.3

91.5

91.9

91.7

91.6

92.2

90.9

93.2

91.5

50%丙草胺EC

92.8

90.1

88.5

89.4

87.6

85.6

84.5

88.4

91.8

90.7

 

2、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药后45天)

药剂

稗草(%)

千金子(%)

矮慈姑(%)

异型莎草(%)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7.10

96.57

95.58

96.81

95.99

95.96

100

100

10%吡嘧磺隆WP

52.14

62.63

42.61

47.85

92.47

93.07

94.03

94.39

50%丙草胺EC

90.74

91.13

90.01

92.13

76.49

77.81

82.00

81.2

 

3、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安徽省一年生杂草防效 药后45天)

药剂

稗草(%)

异型莎草(%)

陌上菜(%)

节节菜(%)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4.95

94.17

95.89

95.59

96.22

94.57

95.26

94.33

10%吡嘧磺隆WP

17.80

28.06

95.91

92.18

92.30

92.01

88.96

89.36

300g/L丙草胺EC

82.48

90.97

70.43

83.89

80.32

77.83

71.18

72.61

 

4、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 四川省乐山市药后30天)

药剂

异型莎草(%)

节节菜(%)

鸭舌草(%)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5.1

95.3

96.9

97.1

96.8

96.1

10%吡嘧磺隆WP

62.6

63.9

56.3

57.3

71.9

71.7

50%丙草胺EC

81.3

83.0

83.8

84.3

71.3

70.2

 

5、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浙江省金华市  药后45天)

药剂

稗草(%)

鸭舌草(%)

节节菜(%)

异型莎草(%)

陌上菜(%)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7.4

98.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吡嘧磺隆WP

72.7

91.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50%丙草胺EC

97.8

98.9

97.9

99.0

97.9

96.2

97.4

98.3

97.5

96.1

 

6-1、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2014年黑龙江省)

药剂

稻稗(%)

野慈姑(%)

萤蔺(%)

16.5%吡嘧·丙GG

95.1

92.6

93.5

10%吡嘧磺隆WP

-

60.3

68.5

53%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WP

87.8

58.2

65.1

一年生杂草防效  药后16天

 

6-2、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2014年黑龙江省)

药剂

稻稗(%)

野慈姑(%)

萤蔺(%)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株防效

鲜重防效

16.5%吡嘧·丙GG

97.6

95.7

91.8

92.8

91.6

93.4

10%吡嘧磺隆WP

-

-

61.2

63.4

66.4

69.4

53%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WP

79.4

88.6

63.2

63.5

67.1

67.2

一年生杂草防效  药后33天

 

6-3、埂上抛登记药效评价(2014年黑龙江省)

药剂

稻稗(%)

野慈姑(%)

萤蔺(%)

16.5%吡嘧·丙GG

95.6

94.3

93.6

10%吡嘧磺隆WP

-

62.1

64.4

53%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WP

77.2

59.8

55.4

一年生杂草防效  药后68天

 

7、江苏邗江、江都地区大田示范药效 (2015年)


  

 

8、黑龙江大田示范药效
佳木斯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协会  (2015年)

黑龙江万胜村埂上抛抛撒施药

黑龙江万胜村试验田药后15天

 

9、黑龙江大田示范药效
佳木斯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协会 ( 2015年)

黑龙江佳木斯江口农场试验

黑龙江佳木斯江口农场试验调查

 

10、黑龙江大田示范药效
佳木斯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协会 ( 2015年)

黑龙江莲江口农场试验调查

黑龙江莲江口农场对野慈姑的防效

 

江苏植保站对埂上抛的大田示范评价(2015年)
1、试验地点:江都区仙女镇民和村、仙女镇农技站农场、示范区前茬为小麦。水稻6月1落谷,6月21日移栽。
2、栽培方式:机播秧。
3、用药时间:7月1日用药。
4、用药方法:直接抛施。  
5、供试品种:南粳9108。

 

  

江都区仙女镇农技站农场示范田

 

江都示范田药后15天对杂草防除效果(江都植保站)

处理

禾草

防效%

阔叶草

防效%

莎草

防效%

埂上抛200克

8

94.97

5

91.23

2

92.31

埂上抛250克

12

92.45

3

94.74

0

100.00

苯噻苄80克

37

76.73

8

85.96

4

84.62

CK

159

/ 

57

/

24

/

药后15天对杂草防除效果(江苏省江都市植保站)

  

 

 

 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埂上抛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田块要求平整。田块不平时,可在较高的地块适当增加抛撒量。
  田间药效比较:平整的田块药效优异,而不平整的田块药效有显著异。

同一施药田块中的高地
无保水层,除草效果较差
(江苏邗江)

与左图同一施药田块平地

 

2、施药时期:应在秧苗充分返青后,杂草出苗前施药。南方一般在移栽后7天,北方一般在移栽后10-15天
二次封闭施药且以防治莎草、泽泻、慈姑等恶性杂草为主时,可在上述杂草刚刚萌发(一般在水稻移栽后10-20天)且在水面以下时施用,或靶向抛施。

 

3、用药量:南方:200-250克,北方:250-300克,二次封闭施药时,可用低药量,杂草多发的田块,可用高药量。

作物

防治对象

制剂用药量

使用方法

移栽水稻田

一年生杂草及部分杂草

200-250克/亩(南方)

250-300克/亩(北方)

抛撒

 

4、施药方法:根据地块面积,确定抛撒水溶袋的包数(每包25克),沿田埂随机、均匀抛撒,尽量向田块中间抛,勿丢在田埂边,以免影响药粒向四周扩散,施药后10-15分钟左右,药剂可均匀布满全田水面。

   

5、移栽稻田除草,水层管理是决定药效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一般要求水层保持3~5厘米,保水5~7天。施药后若遇大到暴雨,稻田水溢出会使药效下降,可以适量补施。
漏水田药效会差 ,为保证漏水田的除草效果,可适当增加抛撒量。

6、施药时最好选择无风或风力小的天气施药,切勿在大风天气施药。
抛秧田施药技术同移栽田,须在当地植保、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试验示范后应用。
在黑龙江地区,当地技术推广部门将施药期应用到移栽之前抛施,对拓展埂上抛的应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订购此产品

通过以下方式分享: